苏州编辑 2025-08-19 17:57
2026QS世界大学排名榜单发布,港校QS排名集体晋升,5所大学跻身全球百强。
其中香港大学超越北大和清华,跃居全球第11、亚洲第2;香港中文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等也实现排名提高。
香港中文大学:全球排名第32;
香港科技大学:全球排名第44;
香港理工大学:全球排名第54;
香港城市大学:全球排名第63;
香港浸会大学:全球排名第252。
而想要拿到港校offer,竞争已经进入“白热化模式”!
25fall,港大本科2.5万非本地生申请,抢1400个录取名额。根据官方公布,今年港大的非本地生录取率仅为5%左右。
这一数字已与哈佛(3.9%)、耶鲁(4.3%)等美国顶·尖藤校处于同一水平线。谁能想到十年前还被当成“高性价比跳板”的港大,现在变成了比牛剑G5,甚至耶鲁,普林斯顿还难进的硬核选项?
Part.1港校申请白热化
港校对内地高考成绩的倚重远超以往。众多港校迅速开通绿色通道,目标直指高考分数达到顶·级985线、且英语单科130分以上的绝·对尖子。
虽然说港府将高校非本地生名额上限从20%提升至40%,但激增的申请量让这“扩容”略显苍白。以港大为例,今年仅本科就收到超2.5万份申请,而录取名额仅约1400个。
如果说本科是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,那么2025年的港校硕士申请堪称“修罗场”。
对于985/211学生,平均分85+已成为基本门槛,普遍需要88+甚至更高才能具备竞争力。而对于双非背景的学生,申请港校排名靠前大学的热门专业,成功率常年低于10%,处境艰难。
不仅每年语言要求水涨船高,亮眼的实习(尤其是国际知名企业/机构)、有分量的科研项目、学术论文或竞赛奖项、跨文化交流经历,已从“加分项”变为不可或缺的标配。
Part.2港校申请爆火原因
港校,尤其是其金融、科技、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传媒、医学等高薪领域的王·牌专业,吸引力巨大。例如:
香港科技大学:约2万申请者争夺800个非本地硕士名额。
香港理工大学:约2.1万申请者角逐1200个名额。
香港大学:多个热门专业的实际录取率已跌破8%。非本地生名额上限虽提高至40%,但相对于暴涨的、高质量的申请者(内地顶·尖毕业生+海外回流精英),依然是“杯水车薪”。
02.大湾区红利
大湾区快速发展,使港大与腾讯、字节、华为等科技巨头开展了联合项目,形成了校企直通车。
对于内地高分考生来说,港大已经成为“清北+国际化平台”的另一种替代。
港大的入学标准既参考高考成绩,也综合考查标化考试(A-Level、IB、AP)和综合素质,这让拥有国际课程背景的学生获得了更多机会。
03.港校成为安全牌
Part.3申请者该如何应对?
01.抛弃幻想,以顶·尖标准武装自己
无论是申请本科还是硕士,超高的GPA、亮眼的语言成绩、含金量十足的实习/项目/科研经历、独具匠心且真实可信的文书,一个都不能少。
务必以“藤校级”甚至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。
02.绝·对要做“多国/多地区联申”!
切勿孤注一掷只押宝香港。将香港与其他留学目的地(如英国、新加坡、澳洲、加拿大等,或混合申请)同步规划,最·大化保证有学可上、有优质选择。
03.巧用“香港身份”,抢占录取高地
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优势是:香港本地生的录取难度和竞争激烈程度,远低于非本地生!
提前为孩子或家庭规划配置香港身份,不仅能享受到香港优质的教育资源,更能在申请港校时获得显著的本地生待遇优势,是提高名校录取率的“战略性武器”。